全球热门:产学研合作培育“新农人”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3-04-01 07:39:3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人才和优质劳动力。当前,我国农业正向以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转型,面对人才需求端释放的信号,农林人才培养须加快供给侧改革,以精准培育符合农业产业需求的“新农人”为目标,让“新农人”从根本上成为蓄力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力量。

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加强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可以提升农林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的有效输出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农林类高校人才是“领舞者”,他们具有丰富的农业领域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拥有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独特优势,可以为产业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预判和分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包括技术人才、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和返乡创新创业人员等在内的农村实用人才,比较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能够为产学研合作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中坚力量和核心主体,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他们将产业需求和市场反馈传递给农林类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农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实践价值的经验和建议,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为了适应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的需要,需要围绕以上3类“新农人”,做好农业人才改革。

一方面,农林类高校应将培养现代农业人才作为育人定位,结合相关高校的成功经验,构建适合现代农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构建全面的培训体系,为不同类型的农业人才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例如,为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等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课程,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提供适合需求的实用技术培训。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搭建乡村人才振兴培训平台,为不同类型的农业人才提供多样化服务,配合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培训,为广大农业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培训方式。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农业人才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加强对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有效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