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 感受农业文化遗产的魅力
来源:文旅中国     时间:2023-06-17 14:12:28

芒种,是中国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有着“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过此即失效”的含义,表示田间耕作进入了关键时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芒种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和文化符号,是生产生活的重要参照标准,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智慧和文化积淀,也衍生了丰富的生产生活习俗。


(相关资料图)

▲ 俯瞰葡萄园 张家口市宣化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供图

河北宣化葡萄园

中国文化报驻河北实习记者 范海刚

张家口市宣化区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厚重,文脉悠长,素有“京西第一府”美名,更是久负盛名的葡萄老产区。这里种植的牛奶葡萄果型果品俱佳,素有“刀切牛奶不流汁”的美名。在近现代,宣化也有着“半城葡萄半城钢”的美誉。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种植始于唐代,通过丝绸之路从国外引进,经当地果农世代精心栽种繁衍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种植史。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具有“历史人文典故丰富、漏斗架栽培方式唯一、城市中庭院经济农作系统”等宣化特有的遗存价值,是河北省第一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点。2013年5月,宣化城市传统葡萄园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是全球第一个以“城市农业文化遗产”命名的传统农业系统。

宣化城市传统葡萄的种植采用传统漏斗架葡萄种植方式,因其架式像漏斗而得名,内方外圆、呈放射状的传统架式,特色鲜明且占地面积小,具有聚水、聚光、聚肥、防风、抗寒的特点。属集约式土地利用与缺水、缺土、风沙大、架材资源缺乏的自然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产物,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葡萄栽培于庭院中,当地还会在葡萄架周围种植大量蔬菜、水果、部分农作物以及花卉等,与民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呈现出生物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立体人文景观特征,“清远楼下两天地,半城瓦舍半城绿”是宣化这座河北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景致。近年来,当地将老种植区打造为“葡萄莲花小镇”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游,大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布朗族群众在景迈山采茶 受访者供图

云南普洱茶山

肖依群 杨国勤

位于云南普洱的景迈山是中国六大古茶山之一,其千年万亩古茶山集生物宝库、文化宝库、生态和文化旅游宝库于一身,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生产应用价值,是重要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芒种时节,在景迈山,布朗族群众不仅忙着种农作物,采茶也一样忙。有了雨水之后,茶树发芽速度变得更快,大家都忙着把嫩绿的茶叶采摘下来。

对于采茶,布朗族有自己的特殊仪式。在春季,看着茶树开始发芽可以采摘了,布朗族群众先在自家茶地祭祀茶魂树,祈福求平安,祭祀之后才开始正式采摘。到了4月16日至17日,布朗族群众带上做好的茶叶、蜡烛等到景迈山固定的茶魂台集体进行祭祀,祭祀茶祖、呼唤茶魂。

▲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万年的稻作文化景观古朴优美 吴青华 摄

江西万年稻作

王竹青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鄱阳湖之滨的上饶市万年县,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万年县境内的仙人洞内发现有1万年前栽培稻植硅石标本,为证明中国是世界水稻起源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证据。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也因此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和世界华人华侨总会分别授予“国际传统文化与和谐价值教育实验基地”及“国际旅游示范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万年稻作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万年县坚持以稻为媒,大力传承和发展稻作文化,建有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陈列馆、仙人洞原始生产生活展示区等景点,源远流长的稻作文化和景观吸引许多游客尤其是摄影家、艺术家前往采风,其特产万年贡米更是声名远扬。

▲ 农民在紫鹊界梯田插秧 罗中山 摄

湖南新化梯田

中国文化报驻湖南记者 张 玲

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它源于先秦、盛于宋明,成型已有2000年历史,是中国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劳动的结晶,是山地渔猎文化与稻作文化融化糅合的历史遗存,也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是紫鹊界梯田的真实写照,这里没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库,也无须人工引水灌溉,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叹为观止,被国际水利专家誉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迹”。

每当阳春三月,紫鹊界的村民便开始为新的一年春耕做准备,修田埂、除杂草、挑家肥……清明节后开始育谷种。由于梯田海拔相对较高,山上的气温比山下要低,一般要到芒种前后才开始插秧,最迟也要在端午节前完成收尾工作。

当前正值芒种时节,紫鹊界梯田里处处是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梯田几乎全部在向阳的一面,光照时间长、病虫害少,所以这片神奇的土地能够生长出优质的农作物回馈给勤劳的人们。因此紫鹊界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天下大乱,此地无忧”之说。

▲ 茶农们正在茉莉花田采花 闽榕茶业供图

▲ 福州市非遗传承人陈光富正在进行茶花拌和演示 闽榕茶业供图

福建福州茉莉花茶

中国文化报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

夏天是生命旺盛的时节,芒种后夏至前采摘的茶叶就称为芒种茶。福州的夏天是茉莉飘香的季节,福州茉莉花茶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窨制工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茉莉花茶蕴含着花的奉献和茶的包容,经过岁月的积淀,已成为福州城市文化名片、福建茶文化名片。福州茉莉花茶龙头企业——春伦集团就善于借助现代农业的发展技术,深耕蕴含在茉莉花茶中的文化内涵。春伦集团通过创新手段,开发生产星座茶、速溶茶,设立“ITEAMO”连锁店,把茶做得时尚流行,吸引年轻人接受并喜爱,实现福州茉莉花茶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弘扬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晚上7点后,工艺最考究的“九窨茉莉花茶”窨制即将开始。在福州茉莉花茶龙头企业——闽榕茶业制茶工坊里,福州茉莉花茶制茶大师正进行着一道道制茶工序:蹚、塔、簸、窨、通、起、烘……看似静止的花蕾,内部的温度却在升高,木铲子抛花可以给花朵降温、散水,花开与吐香的微妙分寸都隐藏在制茶师外柔内刚的巧妙动作里。

2023年6月17日《中国文化报》

第4版刊发特别报道

《芒种时节 感受农业文化遗产的魅力》

↓ ↓ ↓ ↓ ↓ ↓ ↓ ↓ ↓

标签: